杨国福开设自助小火锅新店,麻辣烫品牌集体探寻新增量
目光转投海外区域与零售业务的杨国福,再次拓新了副业,这次的选择落脚在59.9元/位的自助小火锅。
尽管有专家认为,火锅与麻辣烫同属热食火锅类,在供应链、消费场景上有一定共通性,且受众群体重合度高,但火锅赛道激烈的竞争现状,对于新选手杨国福而言,仍面临在产品、价格、服务上打出差异化的挑战。
与杨国福类似,扩品类、加时长、跨区域等一系列捕获食客的动作,已嵌入不少同品类品牌的运转思路之中。
杨国福开设原价59.9元/位自助小火锅新店,近年寻增举措落地出海、零售
门店数近7000家的杨国福麻辣烫,开始试水自助小火锅。
近日,有社交平台网友发帖称,青岛一新开的杨国福门店,主打自助小火锅,按位收费,开业前三天29.9元/人。
当前,该店在大众点评上评价数尚为近60条。据平台网友所发门头图,杨国福品牌名称与logo下方写有“自助小火锅HOT POT”,其开业优惠力度也以横幅形式挂在同处,主要信息为收费原价59.9元/人,开业前三日与随后一周内,单人优惠价分别为29.9元,以及36.9元。
品类方面,有消费者打卡反馈称,杨国福自助小火锅店内主要提供肉类、蔬菜、水果、饮料等,其中另有顾客特意提到炸货与海鲜。综合产品、服务、价格多方面因素考量,有网友评价认为,菜品相对这个价位很值,但也有顾客表示,菜品质量一般,优惠后价位可以接受,但原价则不太匹配。
新店环境与动线设计方面,有打卡帖称,一半为火锅,一半为称重麻辣烫。但商家回应称,由于近期小火锅业务繁忙,目前麻辣烫区域暂未开放。
对于新店型当前加盟现状,杨国福集团客服近日表示,自助小火锅店当前尚处于试点阶段,仅在青岛有一家门店。
谈及杨国福集团跨界火锅,战略定位专家、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表示,从企业战略视角看,杨国福开火锅店旨在开辟另一增长曲线,提升集团整体营收规模。当前麻辣烫市场趋于饱和,竞争激烈,通过跨界火锅,可利用现有品牌影响力,吸引不同消费群体,拓展业务边界。此外,火锅与麻辣烫同属热食火锅类,在供应链、消费场景上有一定共通性,杨国福可借助自身在食材采购、加工等方面的优势,快速切入火锅市场。
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也指出,麻辣烫和小火锅,消费群体重合度高,在原业务成长乏力时,拓展新业务的成本低。
不过,谈及杨国福集团在火锅赛道的发展空间,沈萌认为,目前看品牌尚未展示出差异化或成本结构的优势。若仅为了维持规模增长而跨界,很难说能够形成明显的竞争力。
对此,詹军豪建议,杨国福跨界火锅店要避免同质化竞争,需基于消费者心智认知,以麻辣烫属性做火锅店。在产品上,可推出如融入麻辣烫经典口味的特色锅底。在服务上,提供快速、便捷的服务,契合当下消费者快节奏需求。在价格上,制定亲民策略,与高端火锅品牌形成区分。
自助小火锅的试水,也仅是杨国福试图开辟“增量场”的举措之一。
官网显示,杨国福集团起源于2003 年,发展至今,集团已开设全球连锁门店近7000家。海外市场是杨国福集团近年来的重点投入方向。就在上月,杨国福集团还在服务号宣布,位于伦敦市中心中国城的旗舰店开业,该店面积近300平方米,分为三层,且一层、二层分别为选菜区与就餐区。据集团方面统计,杨国福近7000家门店已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370余个城市。
去年3月,借助集团在欧洲接连开店的背景,杨国福曾在一则服务号推文中提到,作为中餐的发展趋势,布局海外早已是杨国福集团的战略之一,自2017年开了第一家海外店后,其接下来会进一步开放能力向外输出。
除餐饮服务之外,杨国福集团主营业务还包括零售运营。据官网介绍,在零售业务方面,集团建立了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体系,在全国多地铺设经销渠道,线上运营覆盖天猫、京东等平台。
零售业务已被杨国福集团定义为“第二曲线”。据悉,在去年周年庆活动中,杨国福集团同时举办了零售发布会,共发布了6个系列、十余款零售产品,涵盖冲泡、自煮、砂锅、干拌及底料系列。
据杨国福天猫旗舰店显示,目前店内部分链接底料产品付款人数已超1万,另有速食麻辣烫等产品付款人数超1000,但单份百元左右的年货礼盒,已售量仅在个位数。
在补充弹药的另一端,杨国福也背负着压力测试。
据集团早年向港交所提交的招股书显示,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,杨国福旗下有5783家门店,但当中仅含3家自营门店。收入构成上,2019年全年、2020年全年,以及2021年前三季度,杨国福来自加盟餐厅的收入占总营收比重依次为87.6%、94.8%、94.3%。
综合以上数据,沈萌认为,直营店的经营更可控,但扩张成本高、很难快速成长,加盟模式的展店成本低、可以快速实现规模化,但在经营管理能力上可能会出现不足,难以保证品质一致。
行业目光集体投向扩品类、加时长,海外市场亦成麻辣烫共选“增量场”
近年来,麻辣烫品类进入稳步增长态势。《麻辣烫发展报告2025》指出,据红餐产业研究院测算,2024年麻辣烫(含冒菜)品类的市场规模达到1488亿元,同比增长5.3%。这一积极的发展势头有望在2025年继续保持,2025年麻辣烫(含冒菜)品类的市场规模将攀升至1565亿元。
上述报告还指出,截至2025年1月,杨国福麻辣烫、张亮麻辣烫的全国门店数分别超过6900家和6400家,远超其他麻辣烫品牌。刘文祥麻辣烫、小谷姐姐麻辣拌·麻辣烫则位于第二梯队,二者门店数各为1600余家、1000余家。此外,还有川天椒麻辣烫、觅姐麻辣烫、刁四藤椒麻辣烫等品牌也开出了数百家门店。
但不可忽略的是,麻辣烫竞争依旧激烈。《2024—2025中国餐饮品类闭店率》的数据显示,在81个品类中,闭店率排名前四的依次是小龙虾、牛蛙、黄焖鸡和麻辣烫,均超过了31%,且牛蛙和麻辣烫的闭店率在上一年偏高的基础上增长较多,增幅分别是4.7%、2.2%。麻辣烫过去一年减少了超过2.1万家门店,且闭店率也连续两年都进入前十。
主动出击加固护城河,无疑也是杨国福集团以外,更多麻辣烫品牌生存与发展的必选项。对品类、运营时间、市场范围做加法,则是解题主要逻辑。
今年4月,张亮麻辣烫宣布推出冒菜,一并上架相关单人与双人套餐;6月,品牌再次推出零售产品自煮麻辣拌,新品上市价18.9元/包。
自4月推出 “门店24小时营业百日激励计划”后,7月27日,小谷姐姐麻辣拌麻辣烫发文统计称,全国已有超过100家门店成功达成连续100天全天候运营目标。数据显示,运营24小时的门店,夜间(22:00-次日6:00)订单量及营收占比显著提升,东莞长安店开通24小时后,单平台增长2119单;武汉东澜岸店6月份开通24小时后,环比5月单量增长5300+单。
除以上举措,海外市场更是麻辣烫品牌集中盯上的又一增量来源。
《麻辣烫发展报告2025》说明,截至2024年12月,杨国福麻辣烫、张亮麻辣烫海外门店数均超过100家。刁四藤椒麻辣烫、吉阿婆麻辣烫、汤火功夫等麻辣烫品牌的海外门店已经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。但麻辣烫品牌海外门店的经营模式与国内门店存在一定的差异。例如大多数麻辣烫海外门店保留称重模式,而张亮麻辣烫等在日本门店采取按份计价。门店选址方面,海外麻辣烫门店倾向于选择经济较发达城市中的学校、CBD、商场等点位。食材和汤底也会根据当地消费者偏好进行适当调整。
詹军豪指出,麻辣烫出海面临一定的挑战,一是口味适应,需根据当地消费者偏好调整口味。二是食材供应,部分特色食材可能难以在当地获取,可能会增加供应链成本。三是文化差异,需融入当地饮食文化,提升品牌认同感。
对此,不少品牌也正通过多元化举措优化出海流畅度。据公开报道,张亮麻辣烫通过与联合利华、天味等供应商合作,已搭建起完善全球供应链体系。对于属地化供应链管理,张亮麻辣烫执行供应商优选机制,并在生产环节建立全球统一操作规范。在部分地区,品牌也会适当调整底料成分。另外,面临管理难度的升级,品牌还采用了标准化运营体系+管理模式,设立全球化的门店管理手册,覆盖食材采购、后厨操作、门店服务等。
出海的杨国福集团也尝试融入本地生活平台,其上线Hungrypanda并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活动,使得伦敦的华人群体无需外出,即可通过外卖获取餐品。
无论是强势冲击海外市场,或是建立零售业务防御线,麻辣烫的火拼身影正出现在更多领域,但第二三曲线的上扬程度究竟达到何值,能否为品牌发展提供真正辅助,还需观察更长期效果反馈。
文/王璨
编辑/徐楠、林辰
(综合自杨国福集团、大众点评、小红书、港交所、天猫、餐宝典、红餐智库、36氪等)
(编辑:王璨)
文章评论
杨国福开设自助小火锅新店,麻辣烫品牌集体探寻新增量...
目光转投海外区域与零售业务的杨国福,再次拓新了副业,这次的选择落脚在59.9元/位的自助小火锅。尽管有专家认为,火锅与麻辣烫同属热食火锅类,在供应链、消费场景上有一定共通性,且受众...
杨国福开设自助小火锅新店,麻辣烫品牌集体探寻新增量...